【字体:
】
服务为先 质量为基 恩平市持续推进质量强市建设
近年来,恩平市持续推进实施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《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》,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,强化服务、主动担当,持续优化市场环境,提升市场主体发展质量,防范化解产品质量风险隐患,全面提高质量工作现代化水平,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获评省级首批“四星所”1个、江门市首批“三星所”2个;“两化”建设、食品安全、查办非法买卖药品经营许可证案案例获全国性肯定;打造中阳高速良西放心消费服务区、放心消费旅游产品特色街(烧饼特色街);在信用监管上探索减负增效的监管模式成全省监管新样板。
一、树牢服务至上理念,为市场主体注入发展动能
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“1号改革工程”,深化“金牌店小二”“首席服务官”制度,紧扣优化营商环境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,服务经营主体发展壮大。一是加速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。全市深化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解决市场主体“准入不准营”等问题。大力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,402户享受政策便利直接变更经营者,“个转企”53户,任务完成率105%。开展“名特优新”个体工商户申报认定,首批认定入库全国“名特优新”131户,第二批推荐入库166户。助力企业解决融资困难,股权质押金额18.8亿元。二是全面开展公共服务提升行动。结合《2023年江门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报告》,我市迅速自查自纠,委托五邑大学对我市开展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调研,精准把握我市公共服务弱项,以问题为导向,助推我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,市民质量满意度和服务业质量满意度不断提高。2023年公共服务满意度达80.19分,较往年有较大提升。三是完善质量激励政策。发布《恩平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》,通过恩平市政府质量奖,以阶级培育的方式,激励我市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水平,树立行业标杆作用,有效引导各企业主动向标杆看齐,从而全面促进我市企业向高质量发展。
二、强化质量要素协同,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
一是强化平台质量支撑。加强我市质量基础设施“一站式”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建设,今年新建质量基础实施“一站式”5G服务站点,两平台共服务企业500家次,共享检验检测设备135台(套),助推111家企业获得产品(服务)认证证书304张,同比增长49.75%。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。18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41项产品标准。指导制定国家标准、地方标准各1个。二是加强宣传推介。扩大领军企业社会影响力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晓度,引领带动更多企业坚持以质取胜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。2024年初,恩平市元星工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资格审查,共指导帮扶3家企业申报江门市质量提升创新中心、4家企业参加江门市政府质量奖。三是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创新。全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0741件,同比增长9.85%;2024年1月至8月,全市新增专利授权量696件,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7件,发明专利拥有量266件,同比增长35.71%;近两年,联合金融机构通过入深入企业走访调研,推动77家次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,融资金额达9亿以上,切实解决企业融资痛点、难点、堵点问题。大力推动县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站,为企业提供公益培训、基础性检索查询和分析、信息咨询等服务120家次。
三、创新市场监管模式,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
一是创新信用监管。创建市场监管领域“尽职照单免责、失职照单问责”以及专项检查审查工作机制成全省监管新样板,经营主体迎检次数年均减少80%,企业满意度97%。二是加强公平竞争。围绕医药、教育、民生、涉企收费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,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7宗,为居民、商户退费82万元。加强商业秘密保护,开展“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”活动,新增3家商业秘密保护示范企业。三是构建放心消费环境。畅通消费投诉渠道,受理投诉举报1790宗,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25.87万元,12315平台的投诉举报办结率100%,消费者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,投诉满意度进一步提高。推进放心消费创建,创建“双承诺”单位121家,打造放心消费服务区(旅游产品特色街)2个,建立覆盖市场、商场、超市、企业、景区的消费维权服务站47个。
接下来,恩平市市场监管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和江门市委“1+6+3”工作安排,坚持“扬长补短强基、守正高标发展”工作思路,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在强基固本中补齐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,持续提高质量治理能力,优化质量发展环境,谱写恩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